【重點聚焦】第二十九屆國際核工程大會(ICONE 29)在北京-深圳開幕
以“核能創新助力碳中和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九屆國際核工程大會(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gineering)”于2022年8月8-12日在北京和深圳舉行。本屆大會由中國核學會、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JSME)聯合主辦,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得到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西屋電氣有限公司的協辦支持。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劍鋒和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長利擔任大會總主席。
8月9日上午,大會在北京—深圳兩地共同開幕。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大會主席王壽君,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湯搏,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Mikhail Chudakov,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敬,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中國核學會副理事長、大會副主席龐松濤,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核能總工程師鄭明光,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作義,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舒睿;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核工程部主席、大會主席Richard Schultz,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Tom Costabile,西屋電氣有限公司亞洲區執行總裁劉信剛,日本原子能機構執行理事、大會主席 Hiroyuki OIGAWA,日本經濟貿易工業部自然資源和能源局國際事務副局長Izuru KOBAYASHI,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主席Chisachi KATO,日本原子能產業協會主席Shiro ARAI,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法國電力集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Fabrice Fourcade(傅楷德)等。
王壽君、Richard Schultz、Tom Costabile、Hiroyuki OIGAWA和Chisachi KATO致歡迎詞;羅暉、鄧戈、湯搏、Mikhail Chudakov致賀詞。
開幕式由組委會主席、中國核學會秘書長劉建橋主持。
王壽君致歡迎詞
王壽君理事長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核電產業發展加速回暖,中國確定了積極安全有效的核電發展政策。預計在2022-2025年間,中國將進一步加快擴大裝機規模,保持每年6—8臺核電機組的核準開工節奏,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7000萬千瓦左右。到2035年,中國核電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將達到10%。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復蘇面臨嚴峻挑戰,世界各國更加需要加強科技開放合作,通過科技創新共同探索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共同應對時代挑戰。作為推動核科技和產業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的全國性社團組織,中國核學會高度重視搭建高水平的科技展示和學術交流平臺,積極促進中國核科技界為世界貢獻中國經驗,在促進核科學技術的繁榮發展、普及推廣、國際交流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為中國核科技發展進步貢獻力量,為全球核科技發展貢獻中國經驗。
Richard Schultz致歡迎詞
Tom Costabile致歡迎詞
Hiroyuki OIGAWA致歡迎詞
Chisachi KATO致歡迎詞
羅暉致賀詞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表示,國際核工程大會為全球企業、政府和學術界的核工程領域專家學者提供了專業交流平臺。彰顯了開放科學與信任合作的永恒魅力。中國核學會與國際同行一起通過高效務實的國際學術交流,搭建起核工程領域的創新對話交流平臺,有效促進了成果推廣和知識共享,為推動全球核能創新與核電高質量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國科協將繼續大力支持全國學會舉辦國際一流學術會議,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不斷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合作,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推動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
鄧戈致賀詞
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表示,核能作為清潔、低碳能源,是實現世界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項。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作為核工業主管部門,歡迎大會再次在中國舉辦,將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核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堅持創新驅動,提高核能發展技術水平;拓展應用領域,共享核科技發展成果;秉持安全第一,確保核能發展健康高效;深化國際合作,擴大核能發展開放水平。
湯搏致賀詞
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湯搏致辭表示,大會主題契合了核能屆的美好愿望,即通過核能為能源供給,為環境保護,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截至到2022 年6 月,我國在運核電機組54臺,在建核電機組23 臺,在運在建核電機組總數為全球第二。數個全球新一代核電堆型,如AP1000 堆型、EPR 堆型、華龍一號堆型和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的首堆在中國建成并投入運行。中國在運核電廠的安全運行指標也不斷提高,居于國際先進行列。中國核電的發展為保障能源供給,改善環境和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都作出了積極有益的貢獻,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內,核電在中國仍然會得到較大的發展。
Mikhail Chudakov致賀詞
本屆大會邀請到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中國核學會副理事長、大會副主席龐松濤,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敬,西屋電氣有限公司亞洲區總裁劉信剛,日本經濟貿易工業部自然資源和能源局國際事務副局長Izuru KOBAYASHI,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法國電力集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傅凱德,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核能總工程師鄭明光,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學教授Igor Pioro,日本原子能機構研究員Hideki KAMIDE,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作義,日本原子能產業協會主席Shiro ARAI,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舒睿11位中外嘉賓做大會報告。
龐松濤做大會報告
劉敬做大會報告
劉信剛做大會報告
Izuru KOBAYASHI做大會報告
付楷德做大會報告
鄭明光做大會報告
Igor Pioro做大會報告
Hideki KAMIDE做大會報告
張作義做大會報告
Shiro ARAI做大會報告
舒睿做大會報告
大會另設16個技術專題、12個論壇、4個研討會,提交論文1800余篇,研討內容涵蓋核電運行與維護,工程與改造,壽期延長,核燃料與材料,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第四代反應堆與聚變技術,核能在氣候變化中的應用等核工程領域各方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的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業的12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會上還將頒發本屆國際核工程大會長期杰出貢獻獎。
中核集團經營管理部主任陳勁,中廣核集團科技數字化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梁瞻翔,中廣核集團科技數字化部副總經理季宗濤,中核咨詢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董宏亮,法國電力集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宋旭丹,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盧向暉,中國核學會副秘書長高克立、顧問李金英、汪一申、楊大助、田佳樹參加開幕式會。
國際核工程大會(ICONE)是國際核工程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大會,素有核工程領域的“奧林匹克”之稱,由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和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JSME)于1991年共同發起,中國核學會于2005年起成為該會議的主辦方之一。至此,該會由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和中國核學會共同主辦,輪流組織,每年一屆,至今已輪流在美國、日本、歐洲和中國連續舉辦了28次。中國分別于2005年、2010年、2013、2017年在北京、西安、成都和上海召開了第13屆、第18屆、第21屆和第25屆國際核工程大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高度評價。
核能作為安全可控、綠色低碳、經濟高效的現代能源,是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核能綜合利用在電力供應、社區供暖、海水淡化、供熱制氫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兌現減排承諾和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現實可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