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歡迎登陸中國核學會官方網站

      第二屆近遠海重大工程與海洋巖土災害防護研討會暨第六屆中國國際核電廠建構筑物可靠性與抗震性能評價技術交流論壇順利召開
      發布日期:2022-07-26    發布:未知


      第二屆近遠海重大工程與海洋巖土災害防護研討會暨第六屆中國國際核電廠建構筑物可靠性與抗震性能評價技術交流論壇于7月9日-10日召開,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設立北京、大連、深圳、浙江四個分會場。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皋,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歐進萍、杜修力,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核安全中心副主任柴國旱,中國鋼結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毅等領導專家出席,大會主題報告由中國鋼結構協會核電鋼結構分會理事長潘蓉主持。

      會議由中國核學會核安全分會、中國鋼結構協會核電鋼結構分會、中國核工業勘察設計協會核設施廠址安全專業委員會等協會主辦,由大連大學、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深圳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設計院以及浙江大學四個單位聯合承辦。來自高校、科研院所、設計等單位140余人參會,北京、深圳分會場共做13個大會特邀報告,共同探討核電廠建構筑物可靠性、抗震性能評價等問題。

      江光表示,國家核安全局一直注重核安全的科學技術研究,加快推進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核安全科技研發,建成的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已啟用,開展輻射環境監測和技術審評關鍵技術研究等,一大批成果可喜可賀,中國核事業進入了安全高效發展的新階段。但是,核安全的任務還很艱巨,有很多關鍵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地震作為影響核電廠最重要的自然災害,也是制約核電廠選址和應用的最重要的不利因素。在某種意義上講,不同國家的場地地質條件和抗震水平的不同,也是制約我國核電廠出口的主要不利因素。研究和提高核電廠建構筑物抗震抗災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柴國旱表示,我國核安全水平的提高,不僅需要核安全監管機構、營運單位的努力,還需要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支持,為我國核電安全建言獻策,解決關鍵技術問題。他為繼續辦好技術交流論壇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以學術交流為契機,鼓勵科研創新,營造良好科研氛圍,不斷推動核安全科研能力建設;二是以學術交流為抓手,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培養科研型、創新型人才,不斷加強核安全審評能力建設;三是以技術交流論壇為平臺,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解決實際問題;四是以學術交流為契機,加強軟件認可、業主的獨立驗證、開展獨立校核計算、加強交流和同行評估。

      核電廠建構筑物可靠性與抗震性能評價技術交流論壇已連續舉辦五屆,此技術交流平臺的搭建,對加強國內外從事核工程建構筑物結構安全分析與評價的專家學者交流,解決專業技術問題,不斷促進學科發展,為我國核電廠建構筑物安全提供技術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過時了嗎?

      為了得到我們網站最好的體驗效果,我們建議您升級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選擇另一個web瀏覽器.一個列表最流行的web瀏覽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911爱爱视频